热门搜索:
个体防护劳保用品检测年审中心:个体防护用品是保护从业人员身体健康、避免遭受职业危害的一种特殊的劳保用品,在无法将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降低到容许浓度以下或无法完全消除危害因素时,从业人员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在矿山、化工、建筑等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个体防护用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类伤亡事故中,有15%的事故与个体防护装备有关。个体防护用品的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有些危害严重的企业没有按照要求配备防护用品,有些即使配备了防护用品,因维护保养不当或更新不及时,无法正常使用,没能起到应有的防护效果;或者操作人员不了解其用法、适用的环境、条件、维护保养方法和使用过程等,不使用或不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国《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作出规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提供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责任主体,是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应该切实落实好个体防护用品的管理。在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框架下,生产经营单位的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工作应包括以下9个方面的内容。设立管理部门,落实相关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应由安全与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承担个体防护用品的主要管理职能,同时,该项工作还涉及到质量、物资、财务、工会等多个相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范围审核和使用情况监督、采购计划、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厂家选择及资格审定、劳动防护用品进厂验收、劳动防护用品保管和发放等工作,划分到各个相关部门,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制订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可包括以下内容:个体防护用品管理部门、人员,需要配备个体防护用品的工种,发放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与周期,从业人员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培训、维护保养办法等。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可以企业标准的形式或作为企业的一项制度,由企业的管理者签定、施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辨识在选择个体防护用品前,需要对作业场所的主要危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危害的性质、危害因素的强度,并确定危害因素可接受的水平,以确定个体防护用品的性能、要求。确定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GB11651-1989《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规定了根据作业的性质,生产经营单位需要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规定了116种典型工种对应所需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则根据有害环境、作业状况以及作业人员头面部特征等推荐了选择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并对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与维护给予。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危害辨识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作业场所的危害情况以及危害程度,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上述标准,选择个体防护用品,确定不同作业类别需要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对于呼吸防护用品,可根据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选择防护用品的类型。选择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