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远红外纺织品需要检测哪些项目: 评价远红外纺织品的远红外辐射功能有两个思路:一是直接的方法,即测量样品在接受外界能量后发射远红外光的能力;二是间接的方法,即测量物体受样品远红外辐射后的温升情况,但后者的前提是样品和受辐射物体之间必须可实现能量的转换。相对而言,中国在远红外纺织品的技术要求、功能评价方法标准化和市场规范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是通过测定样品在接受外界能量时其辐射远红外光的法向发射率。法向发射率作为远红外纺织品辐射远红外光功能的评价目标,规定远红外纺织产品的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 ≥8.0 %,其远红外波长范围为8~15μm,印染后整理织物洗涤10 次后,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 ≥7.0 %。 以提出“提高值”的概念,是为了剔除本底效应,以免混淆视听。研究表明,一般的非远红外纺织品本身即具有一定的法向发射率,普通丙纶、锦纶和涤纶的远红外法向发射率为70%,普通腈纶为72 %,普通棉、麻为75 %。为规范远红外纺织产品的认定,该标准还规定远红外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和卫生的规定,远红外印花纺织品的花形面积应不小于总面积40%,强力不低于相应的非远红外产品标准中规定值的80 %,其他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也应按非远红外产品标准执行。 功能 远红外纺织品主要有保暖功能(即保温功能)、功能和抗菌功能等[3]。 远红外纺织品由于添加了发射率高的远红外线辐射材料,其保温性能表现为利用生物体的热辐射,吸收、存贮外界向生物体辐射的能量,使生物体产生“温室效应”,阻止热量流失,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因此,远红外织物具有显着的保暖作用,适宜制作防寒织物、轻薄型的冬季服装。 被皮肤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介质和血液循环,使热能到达肌体组织,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具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及对疼痛症状缓解的功能,对身体炎症有一定的辅助医疗作用。因此,远红外产品对血液循环或微循环障碍等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症状改善和辅助**功效。适宜制作贴身内衣、袜子、床上用品,以及护膝、护肘、护腕等。 纤维中微粒子的加入,使纤维表面出现多孔性,表面积增加,表面活性及表面状态的吸附、扩散等特性明显提高,使产品具有吸汗、除臭、杀菌等功能。抑菌试验表明:远红外纺织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抑菌率达95%,利用这些特性可制作卫生、医疗用品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