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针对三类危险化学品(易燃液体)的海运运输条件鉴定与危险特性分类鉴定,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定义:
运输条件鉴定是指在化学品运输过程中,为保证运输安全对货物的运输安全性做出鉴定和建议。主要是判断这个产品运输时是按照普货运输,还是按照危险品来运输。
目的:
通过样品的信息(包括成分、含量和基本形状)来判断是否属于危化品。
鉴定结论包括技术名称、UN编号、危险货物类别、包装类别、GHS分类等。
依据:
主要依据包括《危险品规则》、《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铁路危险货物品名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等。
海运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依据IMDG CODE,由各地海事局、船运公司查验。
注意事项:
对于可以按照IMO IMDG Code特殊规定188条款要求进行运输的锂电池类货物,还需要提供包装件的1.2米跌落报告。
部分货物(如炭黑、活性炭、机制炭等)在长期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自发热反应,部分船公司要求提供自发热单项报告。
定义: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是根据化学品(化合物、混合物或单质)本身的特性,依据有关标准,确定是否是危险化学品,并划出可能的危险性类别及项别。
目的:
办理化学品进出口时,需要对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化学品实施检验,明确化学品的危险种类。
提供《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等材料,用于报关、订舱、存储等环节。
依据:
主要依据包括《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章范本》(TDG)、《**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等。
报告种类: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分为两种,分别为《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TDG分类)及《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TDG+GHS分类)。
其中,TDG分类只会体现该产品(化学品)在运输中是否属于危险货物,不会额外鉴定产品的危险化学品的各类属性。因此,稳妥起见,报告通常申请GHS+TDG分类。
应用场景:
进口危险化学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报关时,需要填报危险类别、包装类别、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编号)等信息,并提供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等材料。
出口危险化学品的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海关报检时,同样需要提供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等材料。
综上所述,三类危险化学品海运运输条件鉴定与危险特性分类鉴定在定义、目的、依据、注意事项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确保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安全、合规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