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人造板和家具的抗菌性能检测与评价是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维护用户健康的重要环节。以下分别就人造板抗菌性能检测和家具抗菌性能的评价进行详细阐述:
人造板抗菌性能的检测方法较多,总体上可用定性抑菌圈法和定量抑菌率来评价。
定性抑菌圈法:
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将人造板与细菌接触一段时间后,观察材料表面生成的抑菌圈大小,从而定性评价其抗菌活性。
定量抑菌率法:
通过测定培养一段时间后附着在人造板表面的细菌数来定量表征其抗菌性能。
国内外有很多标准采用抑菌率来定量评价抗菌性能,如JIS Z 2801-2010《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等。
一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进行研究。
此外,LY/T 1926-2020《人造板与木(竹)制品抗菌性能检测与分级》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标准,规定了人造板与木(竹)制品的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和分级标准。该方法涉及试验菌种的准备、菌悬液的制备、检测结果要求与计算以及抗菌率的计算等步骤。
对于家具抗菌性能的评价,我国轻工行业颁布了QB/T 4371-2012《家具抗菌性能的评价》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家具抗菌性能的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
试验方法:
薄膜覆盖法:适用于木制材料、金属材料、塑料、玻璃以及以皮革和人造革覆面的家具。
吸收法:适用于纺织面料等吸水性材料覆面的家具。
性能要求:
当抑菌率≥90%时,产品具有抗菌效果。
当抑菌率≥99%时,产品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抗菌剂的施加方式:
根据木材的结构特点以及人造板和家具的加工工艺,抗菌剂的施加方式有多种,如浸渍法、层压法、表面涂层法和后期加工法等。
检测标准的适用性:
在进行人造板和家具的抗菌性能检测时,应选择合适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抗菌性能的评价指标:
除了抑菌率外,还可以考虑抗菌谱(对不同种类细菌的抑制作用)、抗菌持久性(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抗菌效果的能力)和耐洗涤性(多次洗涤后仍能保持抗菌效果的能力)等指标来综合评价家具的抗菌性能。
综上所述,人造板和家具的抗菌性能检测与评价是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其抗菌性能,为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消费者选择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