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关于不锈钢产品GB 4806.9-2023食品级接触材料检测,以下是对其进行的详细解读:
GB 4806.9-2023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关于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的规范,该标准旨在确保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该标准于2023年9月25日发布,并于2024年9月6日起正式实施,将代替GB 4806.9-2016版标准。
合金元素及杂质元素含量:
食品接触面使用的金属基材和金属镀层不应使用铅、镉、砷、汞、锑、铍和锂作为合金元素。
对于不锈钢,其杂质元素含量应满足:砷(As)≤0.01%,镉(Cd)≤0.01%,铅(Pb)≤0.01%。
感官要求:
接触食品的表面应适度清洁。
镀层不应开裂、剥落。
焊接部分应光洁,无气孔、裂缝、毛刺。
迁移试验:
预期重复使用的金属材料及制品应按GB 31604.1-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要求进行三次迁移试验。
不锈钢材料及制品以*三次试验测定结果为依据进行合规性判定。如**次试验测得的迁移量未**过**,且确有证据证明后续试验测得迁移量不会增加,则无须进行后续试验。
其他材质的金属材料及制品的三次迁移试验结果中有任何一次**标即判为不合格。
金属基材:应明确标示其材料类型及材料成分,可采用我国标准牌号或统一数字代号表示,例如:“不锈钢06Cr19Ni10”或“不锈钢S30408”。
金属镀层:食品接触面覆有金属镀层的,还应标示镀层材料,如“镀铬”“镀锌镍合金”等。金属镀层不止一层时,按照底镀层-中镀层-面镀层(接触食品面上的镀层)的顺序标出各层金属成分,并以斜杠“/”隔开,如“镀铜/镍/铬”。
检测机构: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认证,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选定的罐头食品、食用农产品(水果类)、水果制品抽检监测牵头单位等。
检测流程:一般包括提供产品资料、确定检测费用和周期、签订合同并支付费用、检测机构按照标准进行测试、完成测试后签发检测报告等步骤。
不锈钢按照组织状态分为马氏体钢、铁素体钢、奥氏体钢、奥氏体-铁素体钢、沉淀硬化不锈钢等。市面上常见的304不锈钢属于奥氏体不锈钢,在食品接触材料中应用广泛。但不仅仅是304不锈钢,如201、316、401、420、430等牌号的不锈钢,只要通过了GB 4806.9-2023的检测认证,均可作为食品接触材料进行使用。
综上所述,GB 4806.9-2023对不锈钢食品级接触材料检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旨在确保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不锈钢食品接触材料时,应严格遵守该标准的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