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GB/T 4334-2008 C法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用于评估奥氏体不锈钢在特定条件下的晶间腐蚀倾向。以下是关于该方法的详细解析:
标准名称:GB/T 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检验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其中C法特指65%硝酸腐蚀试验。
晶间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一种形式,它沿着金属晶粒间的分界面向内部扩展,破坏晶粒间的结合,导致材料的机械强度大大降低。C法通过将奥氏体不锈钢试样置于65%硝酸溶液中煮沸,观察其腐蚀速率,以评定材料的晶间腐蚀倾向。
试样准备
试样尺寸:板/带材厚度小于4mm时,尺寸为80mm×20mm×t(t为实际厚度);棒/丝/管/焊管长度为80mm,管的外径或壁厚有特定要求。
试样数量:通常为2个,特殊要求可联系确认。
试样表面:应接近产品原始状态,必要时包括母材、热影响区及焊接金属表面。加工后的试样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8μm。
敏化处理:对于**低碳(碳含量不大于0.030%)或加入稳定化元素(钛、铌)的不锈钢,试验前应进行敏化处理。敏化制度为650℃±10℃,保温2小时,然后空冷。
试验溶液配制
使用分析纯硝酸溶液,配制成65%(质量分数)的硝酸溶液。
试验操作
溶液量:按试样表面积计算,不少于20ml/cm²。
试验装置:使用带冷凝回流装置的锥形瓶,保持微沸状态的加热装置。
煮沸时间:每周期连续煮沸48小时,共进行5个周期。但根据双方协议,也可缩短为3个周期。
试样放置:将试样放入试验溶液中,用玻璃支架保持于溶液中部。每个容器中只放一个试样,每周期使用新的试验溶液。
试样处理与观察
试样取出:试验后取出试样,在流水中用软刷子刷掉表面的腐蚀产物,洗净、干燥。
称重:试验前后对试样进行称重,记录数据。
腐蚀速率计算:通过测量试验前后的重量变化,计算腐蚀速率,以此评定晶间腐蚀倾向。
腐蚀速率:一般规定,5个试验周期的平均腐蚀率应不大于0.05mm/月。若腐蚀速率**过此值,则认为材料存在晶间腐蚀倾向。
试样切取与磨制:过程中应防止表面过热,并控制表面粗糙度。
敏化处理:对试验结果有重要影响,需根据不锈钢类型确定是否进行敏化处理及具体制度。
试验溶液:应使用新的试验溶液,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GB/T 4334-2008 C法是一种通过煮沸试验和腐蚀速率评定来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在不锈钢材料的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该方法,可以评估奥氏体不锈钢在特定条件下的抗晶间腐蚀能力,为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