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关于EN 511:2006防寒手套的接触冷、对流冷以及耐磨性检测,以下是对这些检测项目的详细介绍:
测试原理:
通过测量手套在接触不同温度的金属板时,手套材料的温度降来计算其热阻。
测试设备:
不同温度的金属板以及温度测量设备。
测试方法:
将手套样品放置在两个不同温度的金属板之间,通过测量手套材料上的温降来评估其接触冷防护能力。
性能等级:
根据热容量的不同,接触冷防护能力被分为0到4级,其中4级为较高等级。
测试原理:
确定在加热手的表面和环境室内的大气之间保持恒定温度梯度所需的电功率。所需的电能越多,手套的隔热值就越低。
测试设备:
环境室,其中加热的手温度设置为至少比环境室温度高20°C,并具有规定的空气流速。
测试方法:
将手套样品放入环境室中,并模拟手部运动或保持静态状态,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的温度变化来评估手套对对流冷的防护能力。
性能等级:
根据隔热性能的不同,对流冷防护能力被分为0到4级,其中4级为较高等级。
测试原理:
通过模拟手套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摩擦和磨损情况,评估手套材料的耐磨性能。
测试设备:
通常使用Taber Abraser或类似设备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
将手套样品固定在旋转的磨轮下,磨轮上覆盖有砂纸。通过一定次数的旋转来模拟手套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摩擦和磨损情况。测试后,评估材料的磨损程度,通常以磨损前后的厚度变化来表示。
性能要求:
防寒手套在EN 511:2006标准中,其耐磨性能应至少达到一定的要求,以确保在实际使用中能够保持足够的强度和耐用性。例如,手套的耐磨性能和撕裂性能至少应符合EN 388标准里面的性能等级1,且防寒等级越好,机械性能等级要求就更高。当对流冷或接触冷性能等级达到2~4级时,手套的耐磨性能和撕裂性能至少应该达到EN 388的2级要求,否则较大对流冷或接触冷性能等级只报告为1级。
测试样品数量:
进行上述测试时,通常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手套样品(如10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周期:
整个测试周期可能需要15个工作日或更长时间,具体取决于测试机构的工作流程和实验室条件。
认证要求:
除了上述测试外,防寒手套还需要满足EN ISO 21420标准的要求,并通过产品测试、技术文件准备、认证机构审核等流程才能获得CE认证。
综上所述,EN 511:2006防寒手套的接触冷、对流冷以及耐磨性检测是评估手套在寒冷环境下保护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流程,可以确保手套在实际使用中能够保持足够的保暖性能和耐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