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哈氏可磨性指数(HGI)是衡量煤的可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检测遵循GB/T 2565-2014标准,以下是关于该标准的详细介绍:
标准名称:《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T 2565-2014)。
发布单位:*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
发布时间:2014年3月27日。
实施时间:2014年10月1日。
适用范围: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的哈德格罗夫(简称哈氏)可磨性指数的测定。
将煤样制成规定的粒度,经哈氏可磨性测定仪(哈氏仪)研磨后,在规定条件下筛分,称量筛上煤样质量,从由标准煤样绘制的校准图上查得哈氏可磨性指数。
哈氏可磨性测定仪:电动机通过蜗轮、蜗杆和一对齿轮减速后,带动主轴和研磨环以20±1r/min的速度运转。研磨环驱动研磨碗内的8个钢球转动,钢球直径为25.4mm,由重块、齿轮、主轴和研磨环施加在钢球上的总垂直力为284±2N(约29±0.2kgf)。
试验筛:孔径为0.071mm、0.63mm、1.25mm,直径为200mm,并配有筛盖和底盘。
保护筛:能套在试验筛上的圆孔筛或方孔筛,孔径范围16~19mm。
振筛机:可以容纳外径为200mm的一组垂直套叠并加盖和底盘的筛子,垂直振击频率为149次/分钟,水平回转频率为221次/分钟,回转半径为12.5mm。
天平:较大称量100g,感量0.01g;托盘天平较大称量1000g,感量1g。
二分器:符合GB 474煤样制备方法的规定,分样格槽宽约5mm。
破碎机:辊式破碎机或圆盘式破碎机,辊或盘的间距可调,能将粒度6mm的煤样破碎到1.25mm,而只生成较小量的、小于0.63mm的煤粉。
煤样制备:按照GB 474规定的原则,将煤样破碎到6mm。然后缩分出约1kg煤样,放入盘内摊开至层厚不**过10mm,空气干燥后称量(称准到1g)。用1.25mm的筛子分批过筛煤样,每批约200g,采用逐级破碎的方法,不断调节破碎机的辊(或盘)的间距,使其只能破碎较大的颗粒。不断破碎、筛分至煤样全部通过1.25mm筛子,留取0.63~1.25mm的煤样,弃去筛下物。称量此粒度范围的煤样(称准到1g),计算其质量占破碎前煤样总质量的百分数(出样率),若出样率小于45%,则该煤样作废,需重新制备。
试样处理:将0.63~1.25mm的煤样混合均匀,用二分器分出120g,再用0.63mm筛子在振筛机上筛5分钟,以除去煤粉。然后用二分器缩分为每份不少于50g的两份煤样,供测定用。
仪器校准与测定:试运转哈氏仪,检查是否正常,然后调到合适的启动位置。彻底清扫研磨碗、研磨环和钢球,并将钢球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研磨碗的凹槽内。称取50±0.01g已除去煤粉的煤样,均匀倒入研磨碗,平整其表面,并将落在钢球上和研磨碗凸起部分的煤样清扫到钢球周围,然后将研磨环放在研磨碗内。使研磨环的十字槽对准主轴下端的十字头,同时将研磨碗挂在机座两侧的螺栓上,拧紧固定。将计数器调到零位,启动电机,仪器运转60±0.25r后自动停止。
筛分与称量:将保护筛、0.071mm筛子和底盘套叠好,卸下研磨碗,把沾在研磨环上的煤粉刷到保护筛上,然后将磨过的煤样连同钢球一起倒入保护筛,并仔细将沾在研磨碗和钢球上的煤粉刷到保护筛上。把钢球放回研磨碗,再把沾在保护筛上的煤粉刷到0.071mm筛子内。将筛盖盖在0.071mm筛子上,连底盘一起放在振筛机上筛10分钟。取下筛子,将沾在0.071mm筛子底下的煤粉刷到底盘内,重新放到振筛机上筛5分钟,再刷筛底一次,然后再振筛5分钟,再刷筛底一次。称量0.071mm筛上的煤样(称准到0.01g),记作G1;称量0.071mm筛下的煤样(称准到0.01g)。筛上和筛下煤样质量之和与研磨前煤样质量(50±0.01g)相差不得大于0.5g,否则测定结果作废,应重做试验。
结果计算与报告:按下式计算出0.071mm筛下煤样的质量G(g),并从由标准煤样绘制的校准图上查得可磨性指数值。取两次重复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修约到整数报出。
在制备煤样时,应采取逐级破碎的方式,避免煤样过于粉碎。
出样率若小于45%,则煤样无代表性,需重新制备。
在使用哈氏仪前,应进行试运转,确保其正常运转。
在研磨过程中,应彻底清扫研磨碗、研磨环和钢球,避免残留物影响测定结果。
在筛分过程中,应仔细将煤粉刷到筛子上,避免煤粉损失。
筛上和筛下煤样质量之和与研磨前煤样质量相差不得大于0.5g,否则测定结果作废。
每年至少用可磨性标准煤样校准一次哈氏仪,确保其准确性。
总之,煤炭哈氏可磨性指数检测GB/T 2565-2014标准是一项严谨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