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GB/T 18446-2009标准,全称为《色漆和清漆用漆基 异氰酸酯树脂中二异氰酸酯单体的测定》,是针对涂料中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检测的重要国家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详细解读:
标准编号:GB/T 18446-2009
发布与实施:该标准于2009年6月2日发布,并于2010年2月1日正式实施。
制定机构: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联合发布。
归口单位: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
起草单位: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
该标准适用于异氰酸酯树脂以及由这些树脂制备的溶液(用于制备涂料及类似涂覆材料)中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以及其他类型的二异氰酸酯含量的测定。
测定原理:该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法,通过以十四烷或对低挥发性二异氰酸酯单体用蒽作内标物,测定异氰酸酯树脂中二异氰酸酯单体的含量。
具体步骤:
样品准备:按照标准要求,从涂料中取样并制备成适合气相色谱法分析的溶液。
仪器设置:调整气相色谱仪的参数,如色谱柱类型、载气流速、柱温等,以满足标准要求。
进样分析:将制备好的样品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
数据处理:根据色谱图的峰面积或峰高,结合内标物的浓度,计算样品中二异氰酸酯单体的含量。
内标物的选择:根据二异氰酸酯单体的挥发性和色谱行为,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如十四烷或蒽)。
色谱柱的选择:应选择适合分离二异氰酸酯单体的色谱柱,如毛细管色谱柱。
操作条件: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条件(如柱温、载气流速等)对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置。
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校正因子的使用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应用:该标准广泛适用于涂料生产、质量控制以及科研领域,为涂料中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的准确测定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意义:二异氰酸酯单体是涂料中的重要成分,其含量直接影响涂料的性能和品质。通过GB/T 18446-2009标准的测定,可以确保涂料中二异氰酸酯单体的含量符合规定要求,为涂料的生产和使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GB/T 18446-2009标准为涂料中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的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和流程。通过遵循该标准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涂料中二异氰酸酯单体的含量,为涂料的生产、质量控制和科研领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