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渗透检测作业规程
1 概述
本规程主要是为了检验钢材料及其焊缝表面开口缺陷及评定缺陷显示痕迹的等级而编制的。
2 范围
本规程包括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探测及渗透探伤中着色剂的去除方法及缺陷指标的分级
3 人员
从事渗透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或者与之相等的国际**检测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4 渗透探伤设备与探伤剂材料
4.1 渗透探伤剂
4.1.1 渗透探伤剂是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并具有合格证书。
4.1.2 渗透探伤剂使用前要经渗透探伤灵敏度试块试验,性能达到灵敏度要求方可使用。
4.1.3 渗透探伤剂要严格配套使用,不同型号的不准混合使用。
4.1.4 对渗透剂污染物的控制。
应确保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中硫、氯和氟的残余量不应**过1%,此数据由生产厂家提供和确保。
4.2 渗透试块
4.2.1 对比试块用来检验渗透探伤剂的综合性能。
4.2.2 对比试块用于被检件,在同等温度、同样探伤操作方法、同等作业环境的灵敏度的比较,以确定探伤是否能够进行。
4.2.3 渗透试块不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保养,以确保试块的性能。
5 检测程序
5.1 探伤方法的种类选用
如表1和表2所示:
表 1
名称 | 方法 | 标记符号 | 选用种类 |
着色渗透 | 使用水洗型着色方法 | VA | |
探伤检验 | 使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方法 | VC | 选用 |
表 2
名称 | 方法 | 标记符号 | 选用种类 |
湿式 | 湿式显像剂 | W | |
显像法 | 快干式显像剂 | S | 选用 |
5.2 探伤检验步骤
探伤检验步骤按表3所示:
表 3
使用渗透剂 和显像的种类 | 检验方法 标记符号 | 检验顺序 | ||||||
前处理 | 渗透 | 滴落 | 去除 | 显像 | 观察 | 后处理 | ||
溶剂去除型 着色探伤剂 快干式显像 |
VC-S |
● ● ● ● ● ● |
5.3 探伤操作
5.3.1 前处理
前处理按下述要求进行:
5.3.1.1 凡需渗透探伤的被检件必须在外观检验合格后,焊缝需按焊接工艺规程要求的焊后规定时间外进行。外观检验合格后,检验员按项目任务单进行渗透探伤。
5.3.1.2 渗透剂喷涂前,必须清除妨碍渗透剂渗入缺陷的油脂、涂料、铁锈、 污物等。
5.3.1.3 对被检件进行局部探伤时,清理范围应向探伤部位四周扩展>25MM。
5.3.1.4 通常焊缝的渗透探伤应安排在焊接工序完成之后进行。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安排在焊后24小时进行。焊缝探伤时应对焊缝和热影响区内的飞溅物和其它妨碍渗透探伤剂渗入缺陷的妨碍物进行清理。焊缝修理时,对刨开的焊缝内部不得用喷砂、抛丸进行清理,避免堵塞开口缺陷,造成缺陷漏检。可采用钢丝刷和溶剂清洗的方法。如有裂纹等缺陷可用砂轮打磨和气刨清除后,再进行复探。
5.3.1.5 其它被检件表面要根据附着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以及被检件材质的不同,可采用溶剂清洗、碱洗、酸洗,不允许采用喷砂和抛丸,可能堵塞缺陷的处理方法。
5.3.1.6 前处理后必须充分干燥预清洗过程中的溶剂、清洗剂和水分等。
5.3.2 渗透处理
5.3.2.1 渗透处理可根据被检物尺寸、形状及渗透剂的种类选用喷罐法,在短时间内渗透剂将被探伤部位润湿。
5.3.2.2 渗透时间取决于渗透剂的种类,被检件的材质,缺陷的种类,以及被检物表面和渗透剂的温度等。一般渗透时间10~60MIN.
5.3.2.3 渗透探伤温度应在15℃-50℃范围内进行,对于不能满足此温度范围的,应由程序4.2.2中规定的由对比试块试验后确认。当被检件表面温度在15-50℃时,渗透和显像时间按表4所列时间为基准,也可参照探伤剂的使用说明书。在3-15℃范围时要适当增加显示时间。当**过50℃时需冷却到15-50℃范围内。当探伤工作场所温度低于3℃时,需在同样条件下用渗透试块进行比较,如试块不能显示缺陷时则停止探伤,能显示缺陷可以进行探伤。
表4 渗透时间和显像时间(较少时间)
材质 | 形态 | 缺陷种类 | 所有方法的渗透剂 | |
渗透时间 | 显像时间 | |||
钢材料及其它有色金属 | 板材、焊接件 | 气孔/未熔合/裂纹 | 15MIN | 10MIN |
铸件/锻件/板材 | 折叠、裂纹 | 15MIN | 10MIN |
5.3.3 清洗处理和去除处理
5.3.3.1 清洗处理和去除处理是为了去除附着在被检件表面剩余的渗透剂,在处理时既不要清洗不足,而造成不良的显示痕迹,使判别困难,也不要过洗将缺陷内的渗透剂洗掉,使缺陷无痕迹显示。
5.3.3.2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清洗剂去除时,除特别难于去除的场合,一般都要用 吸湿清洗剂的布或纸去擦试,不得将被检件直接浸于清洗剂或过量使用清洗剂。
5.3.3.3 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冲洗。
5.3.4 显像处理
5.3.4.1 显像处理是在显像剂的毛细管作用下,将开口缺陷内的渗透剂吸附出来,在被检件表面显示缺陷的形状、尺寸的痕迹,用于缺陷性质和等级的评定。
5.3.4.2 用溶剂型渗透剂快干式显像剂时,采用喷罐的方式,喷洒前要将显像剂摇搅均匀,喷洒时距离要适中,不要过厚或过薄,避免显示不足和掩盖显示。
5.3.4.3 显像时间和温度按5.3.2.3条规定执行。
5.3.5 观察处理
5.3.5.1 显示痕迹的观察,在施加显像剂7-30MIN之间进行,如显示痕迹大小无变化时可长于以上时间。
5.3.5.2 检验现场的光线及照明。
缺陷观察应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光线不足或黑暗处应有照明设备,其照度至少不低于500LX以满足观察用的光线。
5.3.5.3 如出现显示痕迹时,应确定是缺陷还是假缺陷,如无法确认时应进行复检或用其他方法验证。
5.3.5.4 复检
在检验中或结束后,如判明属于下列情况,必须重复探伤全过程进行复检。
A) 操作方法上有错误;
B) 显示痕迹难于区分真假缺陷;
C) 以为有其他必要时;
D) 难于对缺陷显示痕迹作等级分类。
上述情况发生时,必须进行复检或经业主同意的其他合适的方法来确认。
5.3.6 后处理
5.3.6.1 探伤结束后,为防止显像剂腐蚀被检件的表面或影响其它使用,必要时应清除显像剂,清除方法用刷洗、用布和纸擦除等。
5.3.6.2 为保护工作环境,对探伤中使用的布、纸及用完的探伤剂要清理干净,回收后置于工业**垃圾箱内。
5.4 记录
从事渗透检测的人员应在《渗透检测原始记录》填写检验结果,检测任务完成后根据原始记录填写《液体渗透检测报告》。
5.5 验收标准
所有焊缝的检验和评估都要按照国内或国际标准或按业主要求。
5.6 从事渗透检测的人员需注意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5.7 检测工作完成后,检测资料整理完毕后交办公室保管7年。
6 参考标准
6.1 JB/T9218-2007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