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纺织品远红外检测产品检验: 1远红外纺织品发展概况 在纺织服装领域,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早开展对远红外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了远红外纺织品的发展[1]。尤其在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远红外纤维制品的相关**在日本大量涌现,形成一股开发远红外功能纺织品的热潮。日本钟纺公司采用陶瓷粉末渗入尼龙或腈纶聚合物中,分别纺出“玛索尼克N”和“玛索尼克A”远红外纤维;旭化成公司采用碳化锆陶瓷溶液涂层开发出新型尼龙保暖织物“SOLAR-V”,主要用于滑雪衫。 我国从20世纪90年开始开发远红外纺织品。江苏省纺织研究所开发了远红外涤纶短纤维;天津工业大学开发的远红外丙纶,导湿性好,抗菌防蛀性好[2]。 目前开发出的各种远红外纺织品主要采用将**细陶瓷粉末作为添加剂加入到纺丝液中制备远红外纤维,或者采用陶瓷粉末制成的整理液对纺织品进行整理。主要应用的陶瓷粉末:金属氧化物,如Al2O3,TiO2,BaO,ZrO,SiO2等;金属碳化物,如SiC,TiC,ZrC等;金属氮化物,如BN,AlN,ZrN等[3]。 2远红外纺织品作用机理 2.1远红外线 红外线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科学上将其划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波段:0.77~3μm;中红外波段:3~30μm;远红外波段:30~1000μm。由于中红外波段范围很窄,在医疗领域,将中红外波段纳入远红外波段[4]。 2.2作用机理 热辐射是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为特征的传热方法。热辐射主要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一个良好的辐射体必然是一个良好的吸收体,即一个物体发射热辐射的能力强,则其吸收的能力也强,两者成正比。人体既能辐射远红外线,又能吸收远红外辐射。由于人体60%~70%为水,根据匹配吸收理论,当红外辐射的波长和被辐照的物体吸收波长相对应时,物体分子共振吸收。人体所发射的热辐射的主波长在10μm左右,远红外纺织品在吸收外界能量后辐射出3~25μm的远红外线,与人体能够吸收的红外线相符,能形成共振。远红外纺织品吸收来自人体的红外波能量,并反馈给人体,提高了皮肤温度,从而达到蓄热保暖的目的。被皮肤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介质传递和血液循环,使热能到达肌体组织,达到和辅助医疗效果[4]。远红外纺织品一般通过提高表面发射率来提高发射功率。